券商熱議4月行情:四個變量影響市場風格 基本面將成最重要破局因素
2021-04-03 11:25:02
來源:金融投資報
作者:林珂
關注中金在線:
-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中金在線微信
在線咨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原標題:券商熱議4月行情 財報季關注新投資主線
在剛剛過去的3月中,市場震蕩調整,上證指數月內跌幅達1.9%。經歷了2月份抱團股大幅殺跌后,3月大小市值風格的極端分化仍在持續,對于4月行情,多家機構發布最新策略報告,整體上態度偏謹慎樂觀。
目前,市場最壞時間已經過去,市場積極信號正在逐步發出。同時,上市公司財報季行情也悄然開啟,市場將進入平靜期內企穩修復階段,而業績超預期個股仍然值得青睞!所以基本面將成為4月最重要的破局因素,形成新的投資主線。
1
銀河證券:關注基本面變化
3月初,A股市場延續弱勢,經濟復蘇和流動性預期引起的全球股市波動和前期交易結構過于極端等因素導致A股出現大幅回撤。截止3月中旬,A股結構性的高估值已有緩解,大跌后成交快速回落,市場呈現震蕩筑底的態勢。
流動性維穩,風險偏好或增加市場波動。我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投資者對流動性的預期變動概率較低,市場關注的無風險利率之錨-美長債利率雖仍有上行空間但幅度或放緩,但對估值的影響逐漸弱化,對A股的傳導或將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歐美等國家在棉花問題上的言論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壓制風險偏好,或增加市場波動。
基本面是超額收益的主要催化劑。4月份正值業績披露期,市場超額收益的來源主要看基本面催化,α邏輯占主導,建議關注上市公司一季報業績增速和邊際改善的情況。行業方向主要還是疫情后經濟復蘇和碳達峰、碳中和的邏輯,例如經濟活力增加利好的流通環節、價格上行利好的工業品、需求增加利好的光伏、鋰電設備等。此外,建議可適當關注近期估值已明顯回調后的優質核心資產,例如白酒、醫藥等。
2
德邦證券:出擊中游制造業和順周期板塊
無需擔憂金融環境急劇收緊,A股核心區間在3300-3800點,盈利支撐市場回歸中樞,4月市場將反擊。
從國內來看,無需擔憂金融環境急劇收緊。前期已經充分論證了無論是宏觀數據還是行業景氣均在上升階段,當前國內環境中唯一對市場運行不利的條件為金融環境的收縮,但貨幣政策不會“急轉彎”。市場可放緩對金融環境急劇收緊的擔憂。在當前市場下,此階段低估值風格將優于高估值風格,同時中小盤風格與大盤風格收斂,順周期中前期滯漲行業占優。長期把握核心成長如新能源、先進制造、醫藥醫療、高端消費等在結構新平衡下帶來的超調機會。
4月立足景氣抓結構,深挖業績超預期標的。中期順周期龍頭受益于分子上行,如化工、銀行、造紙、機械行業。長期確定性成長消化估值壓力,配置性價比逐步提升,新能源、半導體、5G應用。市場應備戰4月財報季,研究得出中游制造板塊及順周期相關行業在復蘇進程中表現最佳。
3
新時代證券:四個變量影響市場
近期南下資金放緩,北上資金加速,充分說明股市的估值調整可能已經比較充分了。調整過后,板塊之間的交易擁擠程度也下降到2020年3月和10月的水平,存在技術性反彈的內在訴求。
未來一段時間,影響市場板塊風格的主要變量有四條。第一是股市資金格局。從資金流動方向來看,調整過后,北上資金流入速度比南下資金更快,從側面說明了投資者對當下AH比價的認可;第二是經濟恢復情況。從結構上看,生產端復蘇強于投資和消費端,消費端活力的復蘇有望在下一階段成為拉動經濟繼續回升的重要抓手;第三是通脹預期。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調高經濟預期,海外通脹預期走強,部分新興市場被迫加息。但3月中旬以來,中國國債利率連續小幅下行,整體非常健康,對股市整體估值的壓制已經大幅緩解;第四是疫情變量。海外疫情狀況出現分化。美國加速新冠疫苗的接種進度,而歐洲疫情出現再次反彈,部分國家因為阿斯利康疫苗的不良反應暫停接種該疫苗。
整體來看,4月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于反彈的時間窗口,建議投資者積極參與。周期股行情依然沒有結束,但估值、流動性、中美關系等因素引發的多空分歧會加大市場波動的可能性,需重點尋找個股層面預期差。建議重點關注在此輪經濟周期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把握經濟復蘇后,其估值低、業績拐點的邏輯所帶來的利好。自上而下建議關注電新、機械、輕工、化工等行業;自下而上關注社服、傳媒、食品飲料等行業。
4
國盛證券:積極信號正在顯現
國內積極信號正在顯現,不確定性正在消退,階段性底部已經出現。首先,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通脹壓力回落、國債利率下行,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正在緩解。3月以來隨著歐洲疫情反彈,德法等國再度延長封鎖,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回落,已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導致國內PPI上行趨緩、通脹預期回落,對貨幣收緊的擔憂也開始緩解;其次,央行也開始釋放積極信號。3月24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會議表示,將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
海外仍存在不確定性,將導致反彈分成兩條情形:第一條是如果在歐洲疫情反彈、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回落、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通脹預期回落之下,當前就是美債階段性頂部,那么全球分母端、估值壓力緩解,A股將伴隨全球市場迎來修復;第二條是如果美國經濟復蘇依然強勁,甚至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疊加4月份仍是美債發行的高峰之下,帶動美債利率再度上沖。此種情形下,將導致A股市場在當前這個底部位置仍有一段時間的整固震蕩。此后,隨著美債利率見頂回落,市場再繼續迎來修復。
然而不管哪種情形,當前市場都已是階段性底部區域。在此至前已經反復強調,“價格比時間更重要”、“悲觀預期修正后,市場將迎來修復窗口”。當前積極信號已在顯現,將迎來一波值得參與的反彈。市場風格有望從金融周期,再度偏向科技、核心資產等板塊。
行業配置上,建議沿著三條主線左側布局反彈。長期景氣向好的新能源、半導體、醫藥、家電等板塊;業績超預期的化工、機械、交運、社服等板塊;分母端驅動下,港股科技龍頭也有望迎來修復。
5
華金證券:最壞時間可能已經過去
多個新興經濟體開啟加息及日本、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言論有所轉向,海外寬松政策收緊預期逐漸靴子落地,猛烈的沖擊可能暫緩。同時,疊加國內政策密集落地發布,以及一季報時間窗口開啟,國內的對沖力量開始體現;預計4月市場情緒可能將趨向于緩和,最壞時間可能已經過去。
從國內來看,政策和業績等對沖力量開始體現。3月最后一個完整交易周,多個重磅產業政策密集落地,政策層面的對沖可能開啟;發改委等28部門發布《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發改委等13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工信部印發《“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等。同時進入4月,一季報披露時間窗口將開啟,伴隨我國宏觀數據持續向好,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可期。
行業配置上建議風格再平衡。同時,依舊建議重視港股投資機會。重點關注五個方向,第一,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和通脹預期未改,建議增配更為受益于此的中上游順周期板塊。具體對應行業包括有色、化工、采掘、鋼鐵等;第二,工業企業擴張意愿正在提升,疊加流動性趨向中性,建議關注相對低估值的中游制造業,具體包括機械設備、建材等;第三,建議關注政策催化預期相對較強的碳中和、高端裝備、自主可控等主題行業;第四,建議關注受益于業績改善和節假日消費雙重催化的疫情受損板塊,具體包括景點、酒店餐飲、旅游、影視等;第五,美國證監會開始執行《外國公司責任法案》,中概股加速回流預期再度升溫,建議關注受益于此的港股投資機會。
6
東北證券:長期慢牛趨勢不變
4月A股延續震蕩筑底,長期慢牛趨勢不變。分子端上,歷史經驗表明4月后負面業績預告占比可能增加,但近期工業品量價齊升等高頻數據顯示經濟修復預期延續,企業盈利修復趨勢明顯,上半年A股非金融企業盈利增速可能高達50%,4月份分子端盈利影響仍偏正面;流動性上,企業信用利差繼續處于低位,變化不大,對中小市值公司估值影響較小;微觀資金面仍較好,但外資和新基金份額預計4月將回落;風險偏好上,目前國內盈利基本面、流動性和估值結構均與2018年不同,中美摩擦等外部沖擊的影響有限。
行業配置上,4月份低估值成長板塊在基本面、估值性價比、流動性對高估值的壓力以及資金配置四方面占優的邏輯不變。從三個方面篩選行業。第一,估值景氣度匹配角度,全球通脹預期上行和國內供給收縮將繼續推升有色、化工、機械等周期板塊和制造業相關板塊的景氣度和盈利改善預期。此外,疫情過后帶來行業修復的有餐飲旅游、航空、文化傳媒和家電等,4-5月份旅游旺季到來值得關注;第二,政策導向角度,十四五規劃的行業導向重點是碳中和以及科創,碳中和框架下高碳排放行業或迎新一輪供給側改革,供給端的交運、有色、化工、造紙、煤炭、鋼鐵等以及需求端的光伏、風電、新能源車等行業值得關注;科創方面預計以5G網絡為代表的新基建、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板塊具有配置價值;第三,歷史效應中,四月表現較好的行業主要為銀行、食品飲料、非銀金融、汽車等。
7
愛建證券:維持震蕩調整格局
2021年一季度市場前高后低,尤其抱團權重大幅調整,對于市場情緒影響較大,但這并非市場環境出現變化,而是市場自身的需求。資金的過度進入引起估值過高,在流動性預期改變的壓力下,而業績增長難以化解,只能通過股價調整來解決。同時市場風格過于極端也不利于市場的發展。因此認為這是市場的正常回歸,低估值修復,高估值回歸才能讓市場行穩至遠。當然市場的修復也不會一蹴而就,二季度仍有修復需求。
從業績增速和市場估值水平看,市場目前上升空間有限。市場已出現年度策略的預期,即未來將會有平衡的過程,目前市場高低位切換,市場結構調整,而結構平衡在于季度仍將延續。從指數看市場仍將維持震蕩的格局,但是結構機會上依然不缺。因此也決定了投資機會將依然是避高就低的策略。市場在完成結構性調整之后,隨著經濟的好轉將逐漸以業績為驅動走出震蕩格局。
2021年一季度后市場仍是震蕩調整的格局,市場在對于高位板塊的調整也需要時間消化。同時向低位轉換也需時間和環境基礎,以時間來換取未來的空間,投資者所要做的依然是避高就低等待時機。因此擇時仍是重要的收益保證手段,不宜全程參與市場。從機會上看,周期、消費和科技成長依然是主流機會。周期整體性機會更大,而消費和科技成長,則需要具體細分。整體上依然是結構性機會,以交易為主。
8
渤海證券:下行風險有限
流動性方面,雖然隨著疫情沖擊的逐步削弱,美聯儲貨幣刺激退出無需多言。但是流動性的實質性收縮尚需時日,預期變動下大類資產配置中對“安全性”和“收益性”態度的轉變方是各類資產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
國內方面,總量管控將是2021年的總基調,“不急轉彎”強調“調結構”“控風險”措施不能影響到“穩定”這一大局,“穩”和“進”的動態平衡依舊是管理層政策力度把控的核心要旨。而參照2010年的相似歷史時期,伴隨經濟的修復,貨幣政策數量型工具的收緊已經開始,但價格型工具的運用或需等待通脹壓力的進一步傳導。在微觀的股市流動性供需結構上,伴隨結構性存款整肅接近尾聲,其對公募基金發行的助推作用或將趨弱,公募基金發行的穩態規模水平或將有所回落;另一方面股票供給在更關注“質”的轉向下,量將也有減少,股票的供給和需求將在縮量中出現新的平衡。
市場策略方面,在經濟的改善仍未結束,流動性緩步收緊不急轉彎的背景下,年報中對于“業績上”而“估值下”的核心判斷,在當前仍然適用。因此堅持年初對于A股市場全年偏震蕩的判斷。市場經歷對抱團風險釋放后,在監管主動防范輸入性風險的前提下,市場的下行風險或已經有限,市場未來將回歸到震蕩市的特征。而風格層面,在國內總量收、結構放和反壟斷的政策前提下,估值性價比更高的中盤及小盤股存在更大機會,具有業績支撐的標的更可能在下一階段走出相對行情。
配置方面,基于PB和換手率指標,尋找估值不貴且情緒在低位的板塊,并結合行業景氣度情況,最終篩選出以計算機、通信為主的科技板塊,以銀行、房地產、交運板塊為主的防御性板塊。
9
申港證券:留意反彈補漲機遇
本輪經濟復蘇是過去20年來第三次PPI轉正后的全面復蘇,核心特點是弱地產周期下外貿導向型復蘇,以中游原材料及中游制造業和消費端農林牧漁行業快速復蘇為主要特征。從風格來看,此前消費>成長>周期>金融>穩定有望在后續季度重新占據主導。
通過對比2009年12月和2016年9月PPI轉正后的經濟復蘇規律,目前中國正處于PPI轉正第二個月的復蘇初期。預計本輪PPI上升高點在2021年6月,工業利潤增速高點在2021年5月,補庫存高點在2021年三季度。
在2月中旬至今的大幅調整中,資金進入周期和穩定板塊更多是避險需求,一旦二季度市場重新企穩,這一輪復蘇周期中后段可能依然重回消費>成長>周期>金融>穩定的風格邏輯,消費和成長股出現反彈補漲機遇。此外,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二季度上升空間預計20-30基點左右,在美聯儲第一次加息之前,A股市場核心資產有著估值反彈修復的超額收益機遇。
具體來看,碳中和規劃將帶來中國能源革命,這一轉折點將是2021年六月成立全國碳權市場、碳價統一。在傳統火電迎來減排變革同時,清潔能源的水電、核電、風電、光伏迎來全行業估值重構,碳減排能力將成為超額收益資產重要增量。歐洲和美國的全面復蘇將會進一步激活全球貿易市場擴張,外資已經開始布局A股高海外營收占比的龍頭企業,具備海外市場優勢的企業可以持續獲得超額收益。
后市攻略:
國君策略:制造業新時代 挖潛逆襲的黑馬
中金公司:分化調整行情出現后 未來大盤大概率出現反彈
國金策略:短期市場存在二次探底風險 低估值板塊安全邊際凸顯
開源證券:A股抱團股回暖 還能“回到過去”嗎?
(責任編輯:DF064)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